近年來,稅務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部署要求,打出了一系列減稅“組合拳”,以稅收“減”法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近日從國家稅務總局獲悉,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累計減稅10639億元。其中,2016年5-12月減稅4889億元,今年1-9月減稅5750億元。
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財稅改革的重頭戲,減稅效應持續釋放。同時,營改增有力地促進了產業分工優化,拉長產業鏈,帶動制造業升級和服務業發展。
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減稅政策為實體經濟降成本、增后勁。“這其中,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征稅的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體現了對小微企業的稅收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該負責人說。
全國來看,今年前三季度,稅務部門支持科技創新稅收優惠政策減稅超過2200億元,同比增長約50%,有力推動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中,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稅率征收所得稅政策效應明顯,共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減免所得稅超過1300億元;促進軟件產業發展增值稅優惠力度持續加大,為軟件企業減免增值稅超過360億元。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后減稅紅利將持續釋放,為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