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謝主持人和住建委給我這么一個機會參加“對話中天”。我個人在建筑行業跑了十幾年了,最近這幾年我總結建筑行業有5個企業的現象:第一個是中建五局現象,第二個是中天現象;第三個是金螳螂現象。雖然金螳螂今天碰到一些困難,但是還是有其特色之處;第四個是上海的浦東建設現象。浦東建設是專做BT的,也是非常厲害的,風險管理非常到位;第五個是龍信現象。龍信是江蘇海門的一個建筑企業。
我跟中天接觸的時間比較長了,跟華總也是老朋友,剛才看到華總在上面講的時候也深受啟發;過去跟華總聊的時候,華總談中天的問題談得比較多,今天談了很多成功的體會。
我想講三點想法:
第一個問題,中天這樣一個企業,在華總所講的96年到現在總共18年時間里,有沒有創新?或者說華總今天講過的這些話,各位在座的老總在其他地方有沒有聽到過,這也是我想問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為什么中天做的這么好?我不是說中天沒有問題,中天也有它自己的管理問題。浙江省能夠發起向中天學習的活動,說明中天確實有它的過人之處。現在不僅僅是浙江的建筑企業,全國其他的建筑企業也都在向中天學習。它為什么能做的這么好?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建筑企業怎么學習中天?這次舉辦“對話中天”的活動,肯定是希望學習中天的東西,那么如何學習中天?
下面我們來探討這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中天有沒有創新?這個問題我想了好久。華總今天講的這些話,說實在話我在全國各地聽到類似的話,和華總講的含義也差不多的,在座的企業家也應該聽過。中天有沒有什么大的創新?坦率說,在我看來,中天沒有大的創新,恕我冒昧,我今天下這么一個結論,我覺得中天沒有什么突破性的創新,沒有像蘋果手機那樣的突破性的創新。
而且中天做的這個模式應該說浙江的建筑企業都在做,非常多,中天模式并沒有什么獨特的。但是為什么中天能夠把這個模式做到這個程度,做成浙江的榜樣,全國的榜樣?大的創新是沒有,但是小的創新一直在進行,而且是持續地創新。在96年到今年這18年不到的時間里,中天的創新點沒有50處也有30處。這么多小的創新點鏈接起來用在一個企業身上,這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所以寧波的建筑企業在學習中天的時候,就要堅持去思考中天到底是怎么做的。它是持續不斷地優化,而不是那種猴子下山似的抓了西瓜丟了芝麻,丟了芝麻又抓桃子,不是這么干的。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在所有的方面成功,就像股神巴菲特、首富比爾蓋茨、商業地產大王王健林、電商馬云,實際上他們的成功是在一兩點、一兩個、兩三個模式上,能夠做3個模式以上的是非常難的。
所以我認為中天的創新就是把它自己這個模式吃透,然后持續不斷地去改進。這就是中天的創新,楊主任也談到,寧波的企業要創新,象山做到了1千億,寧波做到了3千億,還要持續不斷地創新。能夠實現突破性創新的,像馬云這種天才是比較少的,全國也就一個,在建筑行業出現馬云這樣的天才也比較少,所以我們要鼓勵微創新,持續不斷地創新,把這些創新鏈接起來,就能產生巨大的效應。這是我對中天創新的評價。華總,我講的不對,你批評。
第二個問題,中天為什么能把這種持續不斷的創新做得這么好。我總結了三個方面共是6個字:第一是堅持,第二是優化,第三叫均好。
第一,堅持。區域化發展不是一步到位,有一點像跑馬拉松,跑馬拉松的人不在于他在前面的5分鐘、10分鐘跑得多快、跑得多遠,而在于他跑的3個小時、4個小時一直保持這樣的速度,在于堅持。我受人的影響,現在也開始跑步,從春節到現在我大概跑了兩次半馬,前面不會管理自己的呼吸,管理自己的節奏,后面就慢慢地學會、慢慢地管理得好了。在座的各位老總要是練上兩年,都能跑全程馬拉松。跑馬拉松最重要的不是你的時間,不是你的速度有多快,而是你的耐力有多強。中天就沒有哪一件事做起來是急吼吼地,今天做不完,明天就要跳樓、上吊之類的,這種事從來沒有發生過。它總是在不斷地思考,不斷地改進,這種堅持的力量非常了不得。
第二,優化。在建筑企業里面有一種龍信模式,龍信是做全自營的,下面的勞務隊伍它都自己管。它的利潤率能夠做到8%到10%,它是鍋里的、碗里的、湯里的、調羹上面的都要舔掉,所有的錢全部自己掙;也有總包分包模式,像中建;還有中天這種模式,中天模式就是讓所有的人一起來發財。這幾種模式,每一種都有它的優點和缺點。這三種模式——龍信模式,中建五局模式、中天模式,每一種它都有成功的地方,都堪稱中國建筑行業的奇跡。
為什么中天不去學中建五局,中建五局不去學龍信,龍信又不去學中天,中天又不去學其他的?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從別人身上發現一些優點,但是一定要去照搬照抄嗎?不必要。你現在叫中天放棄中天的模式去學中建五局,去學龍信,我估計它不會,傻子才會。每一個企業的模式都有自己的優點、缺點。重要的是要發現你自己的優點在什么地方,然后管理自己的缺點,而不是一味盲目地去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缺點。有些缺點是與生俱來的,沒法克服,只能盡可能地去管理好。比如我是湖南人,我講普通話就是典型的湖南腔,你叫我講得像北京人一樣,可能嗎?我現在只能管理它,盡可能讓大家能聽得懂我講的內容就可以了。我想去搶趙忠祥的飯碗,那除非是我哪兒出問題了,我才不會這么去做呢。所以說優化應該是發揮它的優點,管理它的缺點。中天人就是這樣的,他們從來沒想去顛覆自己的模式,他們做任何事都不是淺嘗輒止,中天不斷地在優化、在前進。就拿人力資源管理來說,項目經理怎么管?覺得現在管理項目經理的這種方式有一點問題,那么就進行優化,再優化、再優化…然后把800個項目經理、1000個項目經理搞得服服帖帖。現在的建筑老板、建筑企業家,不管有多大本事,你想在一個月里面把這800個、1000個項目經理搞得服服帖帖,這是不可能的,即便是柳傳志、王石來,也做不到。用3年時間做的話,有可能搞得定150個、200個人,如果是用10年、15年的功夫來做的話,就可能搞定250個,300個。隨著時間的積累,不斷地去優化,用心去做,中天就是這樣堅持去做的。
第三,均好。均好就是說它什么都好,企業文化好、商業模式好,老板人品好,員工素質好,客戶評價好,成本管理好,現在資源也挺好。上次我給華總介紹一個項目,我說“別人接的項目想給你們做,他也不想賺錢,就想學習中天是怎么做的。”華總說“不是用我們中天的品牌做的,這種項目我們堅決不做。這就是品牌效應。這就好比一樁好的婚姻、一個好的家庭,它各個方面都很好。做到這一點其實是很不容易的。再拿高考來舉例,你想考取清華,在今天這樣一個年代,你靠數學考100分,語文打60分,英語打30分,你是考不取的,據說這在民國時期可以考取,但是今天不行,現在高考也要求各科均衡。我想在今天建筑業這種市場經濟環境下的競爭也可能需要均衡,不能做到均衡就很難在競爭中長久立足,比如你成本管理得很好,但是脾氣太差,雖然你最后交給我的產品質量還挺好,但是跟你這樣的人在一起就是覺得很難受,就是不想跟你做生意,這樣的話合作就很難長久維持下去。所以說,一個企業真正要長久的發展,要學習中天,中天的這種“均好”值得大家思考。
這三個方面可以總結為一句話:成功是一種境界,一種心態,也是一種能力;中天走到現在這個程度,也可以說是一種境界,一種心態,一種能力。
寧波的建筑企業,不僅要看到中天今天的成功,更應該關注中天為成功的付出,和它成功以后遇到一些違背價值原則的東西的時候,對自己心態的一種克制和一種堅持。
如果問在座的領導一個問題,“你想成功嗎?”我估計在座的都會舉手。然后再下一個問題,“你想吃苦嗎?”估計在座的人,能舉手的就只有少數了。但是往往成功的人是那些舉手說愿意吃苦的人,那些舉手說只想成功而不愿意吃苦的人往往成功的比例不是很高,愿意吃苦的人可能成功就比較快一些。中天可能很多時候就是把自己擺在愿意吃苦的這樣一種狀態。
第三個問題,我們建筑企業怎么學習中天?寧波的建筑企業,我接觸的并不多,我研究比較多的就是寧波的三個公司——宏潤建設、寧波建工和浙江圍海,因為這3家公司是上市公司,它們的年報我會逐個、逐年地反復去研究。寧波建工的增長速度,13年比12年的增長應該算是比較快的。
寧波的建筑企業向中天學習,我個人的建議是三個方面:
第一,學習中天是要尋找適合自己的模式,而不是邯鄲學步,把中天模式完全復制下來,并不一定適合,企業要思考什么樣的模式適合自己,要學習中天的思維方式,并且與時俱進。中天這種與時俱進的方式符合市場和客戶需要,這樣一種規律是值得寧波的企業學習的。
建筑行業市場這么大,一定有一種模式適合你,而且這種模式里面有足夠的錢讓你賺。我說中國建筑行業是5個企業的現象,中天也只是其中的一個現象。這個評價已經非常非常高了,中國建筑行業注冊的有十多萬家。
第二,學習中天就是要堅持不懈的優化。中天就是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而不是想一天就走十步,只要你每天都堅持走一步,365天堅持不斷地走下去,那積累下來你前進的距離就遠遠超過十步了。我們學過很多名言,“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良馬一躍不過十步,駑馬十駕志在千里”,這些名言說的其實都是這個道理。像中天的競爭力工程、人才工程、區域化的經營等,應該也是18年成功,不是一朝一夕而成的,甚至如果把前面的歷史算起來則是幾十年成功,中天的成功是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的。
第三是學習中天為成功付出,要思考企業要想成功要付出什么?是時間?是堅持?是奉獻?是你的分享?我聽到過很多建筑企業的老總說:“我做到50歲就退休,做到55歲就退休……”馬云據說是39歲退休。但是至少目前沒聽到中天樓董事長說過55歲退休,58歲退休,沒有這個說法的,李嘉誠做到八十幾歲還在做,王永慶一直做到死,巴菲特、芒格炒股炒到90歲還在做,這些成功人士都付出了時間、奉獻……
時間是真正能夠證明你成功的一個東西,任何人在時間面前,最后都會原形顯露。你是不是真的企業家,能走多遠?時間是最好的檢驗工具。如果你想在39歲就證明你是成功的,那沒有意義,因為這個時候離開江湖,你其實就只是一顆流星而已,我們寧波建筑聯合會里應該是有更多的恒星。
我到上海20多年,讓我感觸很深的是在北京路那個地方現在還有一個寧波會館,好像是在一個影劇院背后。我今天是懷著仰視之情來寧波參加這個會的,所以我想盡可能講的是我的心里話,講得不對的地方,華總批評,大家批評。我就講這么多吧。( 根據2014年5月18日攀成德總經理李福和參加寧波住建委“對話中天”發言錄音整理)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