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意味著跨越。 曾經,作為路的延伸,橋梁只是為了滿足人們的交通需求,而今橋梁被賦予了更為豐富的內容——跨越天塹的福音、賞心悅目的景觀、獨一無二的城市地標。 今年11月6日,由鐵四院橋梁設計研究處和中國鐵建大橋局中鐵現代勘察設計院為主體組建的中鐵建大橋設計研究院,在武漢揭牌成立,中國鐵建開啟向特大型、跨江越海等高端橋梁設計領域跨越步伐。 中鐵建大橋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劉斌介紹,鐵四院橋梁處自1953年起步,經過60余載開拓創新,用一座座橋梁的跨越,實現了企業設計實力的跨越。 放眼中國,60%建成通車的高鐵橋梁,出自四院人的巧手;設計完成了連續梁拱、斜拉剛構、V構拱、連續剛構拱、剛架系桿拱組合橋等100余種結構種類,結構類型和跨度均為全國之最;世界第一座鐵路獨塔斜拉—連續剛構組合橋,國內最大跨度的單線鐵路梁拱組合橋,我國最大跨度自錨上承式專題施工鋼筋混凝土拱橋,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鋼箱系桿拱橋,世界第一座斜拉鋼管拱橋,世界最長的橋梁,世界首個“橋建合一”的鐵路站房……均被其攬入懷中,橋梁設計技術水平處于全國綜合設計院之首。這些成就,追根溯源來自于橋梁人這樣一個信念:“只有通過技術創新,才能找到橋魂。” 科技創新 搶抓高鐵機遇 基于節約用地和環保考慮,高速鐵路多以高架橋梁通過,橋梁所占線路比重很大。以京滬高速鐵路為例,京滬高速鐵路正線全長1318公里,橋梁合計244座1059.7公里長,橋梁長度約占京滬高速鐵路正線全長的80.4%,廣珠城際鐵路橋梁比重更是高達94.3%。
2008年至2014年,鐵四院每年設計的高速鐵路橋梁長度平均在1000公里以上,累計設計橋梁長度近萬公里,其中2008年和2010年僅施工圖橋梁設計長度就達到歷史最高的2000公里。 為了適應高標準鐵路對橋梁結構受力和變形的要求,鐵四院橋梁人創造性的將不同結構體系結合為整體,形成連續梁拱、斜拉剛構、V構拱、連續剛構拱、剛架系桿拱組合橋等近十種組合體系橋式。由于其較大的跨越能力、較小的結構高度、優美的外形,迅速成為高速鐵路跨越高等級公路及航道的首選橋型之一,在我國高速鐵路橋梁建設中得到了廣泛采用。 鐵四院的橋梁水平也在關鍵技術的攻關中不斷成長。一座座大橋的建成,不僅收獲了高品質的橋梁實體,還帶動了鐵四院橋梁專業的標準規范、計算理論、結論分析、模型實驗等方面的長足進步,四院橋梁專業不斷在國內摘取桂冠。 近幾年來,鐵四院在高速鐵路橋梁設計技術科研經費上的投入年平均1000萬元以上,同時加強加快了科研成果的固化轉化,把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技術品牌,進一步擴大競爭的技術品牌優勢,僅2013年獲專利授權達24項。 更精更尖 邁向高端領域 根據鐵道部門規劃,中國高鐵線路總里程將達到2萬公里左右,整體的高速鐵路網預計將在2020年形成,屆時中國80%的大城市將被高速鐵路連接,而撐起高鐵的橋梁建設依然是重點。組建了專業橋梁設計、施工隊伍的中國鐵建,具有當仁不讓的建造優勢。 此外,交通部門統計,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公路橋梁總數已達75.71萬座,4257.89萬延米。
目前,僅黃河上已建和在建的大橋已達228座,長江上達到162座。我國建成的懸索橋、斜拉橋、拱橋和梁橋這四類橋梁的跨徑均已居世界同類橋梁跨徑前列。到2030年我國還需新建2萬多公里的國家高速公路,這些高速公路上有許多關鍵性控制工程是跨越長江、黃河和海峽的大型橋梁,或復雜地質、地形條件下穿越溝壑和崇山峻嶺的高架橋梁,有許多難點和關鍵技術尚待突破。 “這些都需要我們去研究、攻克。中鐵建大橋院將全面參與其中,迎接挑戰。”中鐵建大橋院副院長劉斌表示。他說,組建中鐵建大橋研究院,一是適應國家需求,將橋梁設計做大、做專、做強的需要。中國進入高鐵時代以來,高鐵橋梁建設迎來質的飛躍,鐵路線上的橋梁比由過去的5%左右,上升到60%-70%,一條線上的橋梁比最高達到98%,對橋梁技術、人才、設計能力和效率均提出新的要求。二是企業發展的內在需求,作為世界500強的中鐵建,要實現橋梁全產業鏈覆蓋,未來的發展方向除高鐵橋梁設計的主業外,還瞄準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市政、城市軌道交通橋梁設計,以及千米級大跨度跨江跨海橋梁設計,向高精尖邁進,引領橋梁專業化發展;同時涵蓋橋梁的健康檢測、診治加固等全生命周期管理,進一步開拓橋梁設計施工總承包,適時發展橋梁產品制造業,并隨著國家“走出去”戰略,謀求橋梁勘察、設計“走出去”。 特定的環境條件,橋梁的平順性、穩定性、可靠性的要求與設計師對其的理解,共同構成了橋梁獨特的工程性格,也是橋梁設計的靈魂。一座座高鐵、公路橋梁的工程性格以環境特點、跨度水平、結構形式、工藝水平、景觀效果等形式呈現于世人面前。“大有大的恢宏”,“小有小的精致”——結構與自然的和諧將是橋梁設計者始終追求的目標與理想。
近年,現行資質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漸暴露,資質標準的不合理之處逐漸顯現,資質掛靠、違法分包和轉包等行為屢禁不止,擾亂了建筑市場的正常秩序。為此,各地建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廣大企業,交流了資質管理運行的現狀,提出資質標準修訂的相關建議。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