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27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PPP也就是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現在的發展方興未艾。通過結合政府和社會資本各自的優勢,這種模式能夠帶來1+1大于2的效果。不過從實際操作層面,這種模式現在存在一些必須重點關注的問題。
根據媒體報道,很多地方存在PPP項目盲目上馬的現象,前期工作不充分,后期與社會資本投資人可能存在糾紛的隱患。而又不少專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PPP制度設計層面仍需要強化。財政部PPP指南編制項目負責人李競一就提到了一種擔心,根據他的了解,“很多地方的政府僅僅把PPP當作融資工具,而不是真的提高項目的運行效率和公共治理能力。”根據財政部的PPP項目流程,PPP的第一個階段應當是項目識別。然而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現在很多地方政府的PPP項目幾乎沒有識別階段,前期論證和測算粗糙,“這樣做下去,項目到后期就會出現很多麻煩”。
而社會資本的一些做法也有待商榷。根據媒體的報道,有些社會資本投資人存在跑馬圈地的心態。有法律人士表示,有很多企業為了防止競爭對手搶占先機,即使沒什么收益的項目也要積極介入,與政府草簽協議,但這些協議其實未必能落實。目前,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都在大力推動PPP規范化,并出臺了各自的合同指南。不過,在業界看來,還需要更多的綜合配套政策支持,如涉及稅收、銀行、國土等部門。
前面說到的這些問題,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宏山為就此做出了評論。
經濟之聲:從機制的設置上,PPP這種模式能夠發揮政府和社會資本兩者的優勢,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從目前的實施情況來看,PPP目前存在這不少問題,其中一種現象就是一些地方盲目上項目,只把PPP看成融資工具,對于項目運行效率的重視程度則不足。對于這種現象,目前來看我們如何避免?
楊宏山:首先,PPP是一個新事物,這樣一種政府和社會力量的合作也是一種新機制,所以在運行中出現一些問題,也屬于正常現象。因為PPP本身就是利用社會資金、社會力量來激發市場活力、社會活力,提高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供給效率。針對這些問題,主要是提醒相關政策的制定部門和地方政府對PPP的運作模式都要提高其規范化程度。這種規范化,一方面在政策制定的階段要做,另一方面要在實踐和運行過程中根據所存在實際問題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的發展和完善機制。所以總體而言,在這樣一個階段不宜對PPP一棍子打死,因為它是發展的,主要是要采取措施規范化它。
經濟之聲:從社會資本層面,同樣存在問題。前面說到,有不少企業為了防止競爭對手占到先機,在簽合同的時候非常積極,但在施工過程中則就不一定了。要真正提高PPP的效率,我們有哪幾方面的方法?
楊宏山:有三個方面。第一,包括中央政府的相關部門,在助推這種模式的同時也要出臺相關管理的細節化規定,使得地方政府的運作更有一些規范化的規定可遵循。第二,在政府層面也需要建立一定的委員會性質的審議機制。因為在PPP運作模式中涉及到多方利益主體,不同的利益主體都有各自的利益訴求。在市場運營情況下,各自追求自身的利益也是有正當性,關鍵在于你的利益訴求不得侵害別人的正當利益,不得侵害公共利益,這就需要建立一種委員會性質的審議機制,使得多方利益在一個平臺上進行協商,達成共識后,再推進它,而且這種共識包括互惠性的規則約束。第三,地方政府層面也需要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作用。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