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是我國在新的歷史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總部署、總動員,全會突出強調,“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就建筑業來說,學習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改革影響和制約建筑業發展的問題,發揮市場在建筑業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監管和服務作用,尤為迫切。
改革要堅決破除行業壁壘和地方保護
目前,我國建筑市場準入門檻低、清出制度尚不完善,導致市場競爭無序,而這種“僧多粥少”的供需關系也迫使建筑企業通過轉型升級,調整經營結構,拉長產業鏈,為企業的發展拓寬道路。但在實施過程中,由于行業壁壘的存在,建筑企業拓展行業的難度很大,而只能在本行業內低端市場中無序競爭,制約了企業向高端業務的發展。
另外一方面,地方保護也日益加重。各地為了保護當地建筑企業的發展,從市場準入機制上對外地企業設置了種種障礙,主要表現在要求企業設立具有二級法人資格的分支機構,且備案手續繁瑣,人為設置準入門檻,阻礙或影響了企業參加公平競爭的機會。
為此,企業希望一方面能建立起嚴格的建筑市場準入機制和清出制度,保證建筑企業的正當競爭,改變市場機制運行低下的不利現狀。另一方面也希望在行業壁壘和地方保護方面能有一些相關的政策出臺,為建筑企業的發展打開另一條道路。
改革要建立起以市場為導向的資質管理制度
建筑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就要破除制約建筑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體制性障礙,釋放企業競爭活力。對建筑業企業而言,迫切需要從政策層面改革現行資質管理制度。
資質制度人為地分割了建筑市場,制約了建筑施工主體的活動范圍,同市場經濟的要求不符。我國現行的建筑業企業的資質分為施工總承包、專業承包和勞務分包三大序列,每個序列又分為不同類別和不同等級。這種管理制度,在設計之初有其合理性,但是隨著建筑業的發展變化,將導致企業的業務范圍被資質限定在某一種類的一定范圍內,同種資質的企業只能在一個狹小的業務范圍內進行競爭,而不能憑借自己的能力在整個建筑市場上自由競爭,嚴重制約了有能力、有活力企業的發展空間。
為此,企業希望一方面要改革現行資質管理制度,借鑒歐美或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由主體資格管理向保證建筑實體質量的管理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對建筑業企業的引導和約束作用。另一方面,健全完善建筑行業信用評級制度,推動行業協會或社會組織對建筑企業進行資信調查,評定其信用等級,定期向全社會公布,引導建筑企業誠信合法經營。
改革也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發揮市場作用,也要發揮政府作用,“強調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
對建筑業的改革和發展來說,企業更期盼政府能夠從宏觀層面,加強對建筑業行業發展的規劃,通過政策引導,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建立有序的競爭環境;加大對建筑業企業“走出去”進入國際工程市場的支持力度,完善法規體系,優化政策環境,降低企業稅費負擔,提高我國企業在國際工程市場的競爭能力;以建設工程質量為重點,加強對建筑業企業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優化市場環境,促進優勝劣汰。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郵編:100070